银行业就像一个大熔炉,有些人离开了再也不会回头,而有些人兜兜转转,还是离不开银行。
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在银行工作了十多年,自己也在不同的条线和岗位历练,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。
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银行不会因为谁的离开或到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不是我们选择银行,而是银行选择了我们。
按理说,银行员工都是在同业之间跳槽,各大银行的情况大体相当,这样比较容易无缝衔接,以便后续更好地开展工作。
当然,也有不少朋友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银行的工作,每天上班的心情都异常沉重,想方设法想要逃离这个围城。
如果是我,一旦选择跳槽到其他行业,大概率也不会再考虑银行的工作了,可偏偏就有这么一类人,在其他行业转了一圈以后,还是坚定不移的回到银行。
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,这些人为什么要进行“曲线”的职业生涯,以及现在都怎么样了?
第一,离职受阻,不得已而为之。
员工想要从A银行跳槽至B银行,但老东家考虑到自身客户泄密等问题,在离职流程上百般阻挠,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。
也不是说A银行不讲武德,业务端的员工离职,本来就可以设置脱密期,银行也担心客户跟员工私交比较好,在B银行一入职就挖墙脚。
银行员工为了规避类似的情况,则会提前跟B银行沟通好,先跳槽去非金融行业,打消A银行的顾虑,三个月或者半年后,再按照之前的约定入职B银行。
一般来说,采取这种方式的员工,至少都是中层干部,或者通过跳槽议价了一个不错的岗位,才会花这么多心思。
那么,来之不易的机会必然双方都会格外珍惜,这些人往往都混得不错,能继续在银行里发光发热。
第二,客观比较,银行业性价比高。
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,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,收入越来越低,银行业的性价比确实在缩水。
有些同事忍受不了这样的落差,经济压力又太大,感觉自己还很年轻,可以抓紧时间出去闯一闯。
无奈大环境不好,很多创业和投资都以失败告终,甚至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也都损失殆尽。
反观银行业,虽然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,可再怎么样也不会有失业的风险,每个月工资会准时到账,偶尔偷个懒也没啥问题。
后知后觉,这些人才发现银行的性价比,于是又重操旧业,纷纷向银行投递简历,哪怕是从最基层的柜员或者客户经理干起。
不过,由于银行从业经历不连续,很多业务和产品无法续上,找工作只能退而求其次,这类人再次进入银行,一般会进入城商行或者村镇银行,仕途平平了。
第三,做出名堂,实现职业逆袭。
在银行里,最难的不是做好本职工作,而是如何在众多的“高手里”实现阶级跨越,尽快成为别人口中的“青年才俊”。
可升职加薪哪有那么容易,总会有不同的挑战和困难出现在眼前,本来银行就要降本增效,金字塔的晋升模式更会让员工抑郁不得志。
那些心怀梦想的年轻人,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委屈,有些人便会提出离职,选择暂时脱离银行业,但不完全脱离金融业。
有些人通过运作,实现从银行到乡镇政府机构挂职,深入基层开展普惠金融业务,并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。
挂职日期一到,摇身一变回到银行,便顺理成章提拔为中层干部,成功职业逆袭。
当然,也有一些朋友自身能力确实很强,跳槽到一些金融企业的管理岗,后续与银行对接业务合作,有了合适的机会荣归故里。
不管是哪种方式,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逻辑,在看到别人成功的同时,我们总会思考自己能不能复制这样的模式。
我个人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,每个人都只活一次,谁又有资格说别人活得不对,平凡快乐又何曾不是一种成功。
而且在现阶段,银行业不怕有人离职,就怕谁也不想动,万一假心假意离开,最后真的回不来了,那苦果也只能自己咽下了。
下一篇:没有了